局地温度、地表温度、预报温度都叫“温度”,它们是一回事吗?

发布时间: 2022-09-09 来源:中国气象报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用手持电子温度计在江苏省无锡市街头测量到的温度为53℃,地表温度更是高达63.2℃,而此时,手机App却显示无锡天气预报实时温度为40℃。局地的温度、地表温度与预报的气温差距如此之大,网友不禁要问,天气预报报的到底是哪里的温度?
  气温测量有标准首先来看空气温度定义。世界气象组织将空气温度即气温,定义为“某一地点在防止太阳辐射的百叶箱内并暴露在空气中的温度计所示温度”,可见,气象部门测量气温的依据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标准,即距离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
  世界气象组织为什么选择1.5米高的百叶箱来测温度?
  首先是利用百叶箱来防止太阳对测量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以保护仪器免受太阳辐射、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通风,可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其次,气温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较性。百叶箱要设置在可以反映观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平均气象状况的地方,尽可能远离大型水体、公路铁路、高大建筑物,保证气象探测信息不受环境干扰。
  专家介绍,气象部门在标准观测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人们在户外实测的温度间之所以出现较大差别,是由于测量的环境不同。另外,测量的仪器也有不同,气象部门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温度,并要求气温测量分辨力达到0.1℃,测量准确度±0.2℃。
  实际上,不仅我国气象部门要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制定的标准观测气温,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气温测量均如此,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气温有统一的可比较性。如果没有统一的气温观测标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按照不同标准去测量,那么,全球气温等相关气象要素数据便不统一,世界范围内的气象信息交换共享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气象预报服务和科研就无从谈起。
  城市热岛效应和体感温度
  上面提到的视频显示,拍摄点周边高楼林立,空气和地面温度均明显高于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数据。
  专家解释,太阳热能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地面再通过辐射把热能传给空气,给空气增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地表温度一般都会高于百叶箱测到的气温。
  由于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绿植少、工厂热量排放、机动车热量排放、城区空气流动性差等综合因素,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区域热量聚集或者散热属性与郊区相比有很大差异,而且往往越是大中型城市温度越高,这在城市生态环境上叫作“城市热岛效应”。
  举个例子,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同一天气环境下,柏油马路上1.5米高度测量的温度与观测站百叶箱内不同。比如,在阳光强烈直射的情况下,城市水泥路、柏油路上方同样1.5米高度上,气温甚至有可能会比百叶箱的观测气温高出4℃左右。同样,草地、水面、冰面等处测量的温度都不一样。
  此外,同一环境不同人感受的温度,即体感温度也不一样。体感温度除受气温影响外,还受到空气湿度、风、太阳辐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因素的影响。
  天气预报里的温度是怎么来的
  专家介绍,在气象预报中,各地气象台会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站点来预报该地气温。以北京为例,通常以南郊观象台百叶箱的气温为预报基础。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海淀、朝阳、顺义等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气温也有差别。
  因此,北京市各区气象台的气温预报就选择本区域内有代表性的站点,同时遵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距离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这一基本原则。
  此外,除了太阳辐射、地面反射、不同下垫面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温度平流、垂直运动和非绝热加热等。温度平流主要指的是冷空气可以使气温下降而暖空气使气温升高;垂直运动指局地有下沉运动时会增温,有上升运动时会降温;非绝热加热包括潜热释放、乱流传导等。
  因此,气象部门在预报温度时,是需要考虑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来作出判断的。(摘自中国气象报2022年9月2日第4版)

首页 > 热点辟谣

局地温度、地表温度、预报温度都叫“温度”,它们是一回事吗?

发布时间:2022-09-09来源:中国气象报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用手持电子温度计在江苏省无锡市街头测量到的温度为53℃,地表温度更是高达63.2℃,而此时,手机App却显示无锡天气预报实时温度为40℃。局地的温度、地表温度与预报的气温差距如此之大,网友不禁要问,天气预报报的到底是哪里的温度?
  气温测量有标准首先来看空气温度定义。世界气象组织将空气温度即气温,定义为“某一地点在防止太阳辐射的百叶箱内并暴露在空气中的温度计所示温度”,可见,气象部门测量气温的依据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标准,即距离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
  世界气象组织为什么选择1.5米高的百叶箱来测温度?
  首先是利用百叶箱来防止太阳对测量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以保护仪器免受太阳辐射、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通风,可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其次,气温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较性。百叶箱要设置在可以反映观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平均气象状况的地方,尽可能远离大型水体、公路铁路、高大建筑物,保证气象探测信息不受环境干扰。
  专家介绍,气象部门在标准观测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人们在户外实测的温度间之所以出现较大差别,是由于测量的环境不同。另外,测量的仪器也有不同,气象部门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温度,并要求气温测量分辨力达到0.1℃,测量准确度±0.2℃。
  实际上,不仅我国气象部门要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制定的标准观测气温,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气温测量均如此,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气温有统一的可比较性。如果没有统一的气温观测标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按照不同标准去测量,那么,全球气温等相关气象要素数据便不统一,世界范围内的气象信息交换共享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气象预报服务和科研就无从谈起。
  城市热岛效应和体感温度
  上面提到的视频显示,拍摄点周边高楼林立,空气和地面温度均明显高于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数据。
  专家解释,太阳热能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地面再通过辐射把热能传给空气,给空气增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地表温度一般都会高于百叶箱测到的气温。
  由于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绿植少、工厂热量排放、机动车热量排放、城区空气流动性差等综合因素,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区域热量聚集或者散热属性与郊区相比有很大差异,而且往往越是大中型城市温度越高,这在城市生态环境上叫作“城市热岛效应”。
  举个例子,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同一天气环境下,柏油马路上1.5米高度测量的温度与观测站百叶箱内不同。比如,在阳光强烈直射的情况下,城市水泥路、柏油路上方同样1.5米高度上,气温甚至有可能会比百叶箱的观测气温高出4℃左右。同样,草地、水面、冰面等处测量的温度都不一样。
  此外,同一环境不同人感受的温度,即体感温度也不一样。体感温度除受气温影响外,还受到空气湿度、风、太阳辐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因素的影响。
  天气预报里的温度是怎么来的
  专家介绍,在气象预报中,各地气象台会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站点来预报该地气温。以北京为例,通常以南郊观象台百叶箱的气温为预报基础。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海淀、朝阳、顺义等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气温也有差别。
  因此,北京市各区气象台的气温预报就选择本区域内有代表性的站点,同时遵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距离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这一基本原则。
  此外,除了太阳辐射、地面反射、不同下垫面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温度平流、垂直运动和非绝热加热等。温度平流主要指的是冷空气可以使气温下降而暖空气使气温升高;垂直运动指局地有下沉运动时会增温,有上升运动时会降温;非绝热加热包括潜热释放、乱流传导等。
  因此,气象部门在预报温度时,是需要考虑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来作出判断的。(摘自中国气象报2022年9月2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