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了”可不是玩笑!警惕“高温杀手”!

发布时间: 2024-07-01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连日来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
  
  面对烈日炙烤
  
  有人虽然抱怨着“热死了”
  
  实际上却疏忽大意、防护不当
  
  导致中暑或热射病
  
  严重情况下
  
  可能会危及生命
  
  那么
  
  中暑和热射病有何区别?
  
  应该如何科学有效防御?
  
  “真真”为您盘点
  
  关于中暑和热射病的认知误区
  
  提醒大家
  
  警惕“高温杀手”
  
  切勿掉以轻心
  
  误区一: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出汗中暑很常见,往往不会在意,继续在高温下作业。实际上,热射病即重症中暑,从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只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一旦患者病情发展为热射病,会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
  
  误区二:中暑后可服用退烧药降温?
  
  中暑后体温升高,于是有人就错误地服用退烧药降温。实际上,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而退烧药主要通过使身体发汗达到降温目的。因此,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应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误区三:室外长期暴晒才会得热射病?
  
  并非只有长期在烈日下暴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得热射病,体质虚弱者若长期处于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得热射病。因为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经典型热射病则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误区四:夏季才会得热射病?
  
  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利”。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冬季蒸桑拿等都可能导致热射病。
  
  误区五:体温不高就可以排除热射病?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核心温度通常指直肠温度)。如果无法测量患者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者体表温度不高,也不能立即排除热射病,应每十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误区六:出现热射病症状,及时降温即可?
  
  轻度中暑及时降温即可,但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应拨打120及时送医,千万不要犹豫。
  
  “真真”提醒: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和不通风的环境、减少或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1.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2.先兆中暑时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出汗、头晕、头痛等症状。先兆中暑的急救需注意以下要点:赶快离开高温环境,寻找阴凉通风处休息;少量多次补充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头、太阳穴处涂抹或服用祛暑药物。
  
  3.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致死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开始时大量出汗,之后皮肤干热、无汗并伴有昏迷。发病后3小时为抢救的“黄金3小时”,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综合中国天气网、健康中国、新华网等)

首页 > 要闻

“热死了”可不是玩笑!警惕“高温杀手”!

发布时间:2024-07-01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连日来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
  
  面对烈日炙烤
  
  有人虽然抱怨着“热死了”
  
  实际上却疏忽大意、防护不当
  
  导致中暑或热射病
  
  严重情况下
  
  可能会危及生命
  
  那么
  
  中暑和热射病有何区别?
  
  应该如何科学有效防御?
  
  “真真”为您盘点
  
  关于中暑和热射病的认知误区
  
  提醒大家
  
  警惕“高温杀手”
  
  切勿掉以轻心
  
  误区一: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出汗中暑很常见,往往不会在意,继续在高温下作业。实际上,热射病即重症中暑,从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只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一旦患者病情发展为热射病,会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
  
  误区二:中暑后可服用退烧药降温?
  
  中暑后体温升高,于是有人就错误地服用退烧药降温。实际上,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而退烧药主要通过使身体发汗达到降温目的。因此,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应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误区三:室外长期暴晒才会得热射病?
  
  并非只有长期在烈日下暴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得热射病,体质虚弱者若长期处于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得热射病。因为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经典型热射病则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误区四:夏季才会得热射病?
  
  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利”。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冬季蒸桑拿等都可能导致热射病。
  
  误区五:体温不高就可以排除热射病?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核心温度通常指直肠温度)。如果无法测量患者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者体表温度不高,也不能立即排除热射病,应每十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误区六:出现热射病症状,及时降温即可?
  
  轻度中暑及时降温即可,但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应拨打120及时送医,千万不要犹豫。
  
  “真真”提醒: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和不通风的环境、减少或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1.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2.先兆中暑时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出汗、头晕、头痛等症状。先兆中暑的急救需注意以下要点:赶快离开高温环境,寻找阴凉通风处休息;少量多次补充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头、太阳穴处涂抹或服用祛暑药物。
  
  3.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致死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开始时大量出汗,之后皮肤干热、无汗并伴有昏迷。发病后3小时为抢救的“黄金3小时”,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综合中国天气网、健康中国、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