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的“造谣六姐妹十万彩礼做女友”一事,近日再登热搜。2023年9月,广州女生小婷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和大学室友一起旅行的合影,被一名博主盗图并配文造谣“彩礼都是十万,你会选哪个做女友?”今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民事判决书,判处造谣者赔偿1.2万元并向几名女生书面道歉。接受媒体采访时,小婷讲述了维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一路以来的坚持。她还表示,造谣者至今未履行判决,她们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据10月20日新黄河)
在数字时代,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泛的互动空间。然而,这种便捷性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散布谣言和进行恶意攻击的工具。对于小婷和她的室友来说,这种心怀恶意、无聊口嗨的谣言,就是天降横祸。她们不仅肖像权和名誉权被无端侵害,还遭受众多网民的污言秽语揣测谩骂,连现实生活都受到负面影响。
这种无风起浪的谣言在网上并不鲜见。造谣者通过传播不实信息来博取眼球、获取关注,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他们热衷于制造话题、引发争议,从不关心事实真相,为了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不惜侵犯他人的名誉和隐私,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信任危机。
刚开始,小婷和室友要求造谣者删除相关信息,对方却极为嚣张,不但拒绝删除,反而连发数条。直到她们表示已经报警,他才敷衍道:“作品我已经删除了,已经跟你说清楚了,请别再骚扰我。”明明是自己造谣生事、骚扰他人,却躲在网络的匿名机制下,颠倒黑白、贼喊捉贼,如此恶行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惩处,网络谣言这一顽疾就无法得到根治。
法院判决维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了造谣者的嚣张气焰。它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络空间也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谣言受害者维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揪出隐身的造谣者,还是在对方极其不配合的情况下收集证据并起诉,都很漫长艰难。几名女生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不小的精神压力。这一过程中,维权者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心力交瘁,要坚持到底需要十分强大和坚韧的内心。
即便赢了官司,她们也仅仅得到1.2万元赔偿,扣除维权花销之后所剩无几。做了这么多,无非是为自己讨一个公道而已,却又面临违法者拒不执行的难题,光想想都觉得很累很焦虑。
法律应该给予谣言受害者更有力的支撑,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包括经济赔偿和社会信用惩戒,震慑那些试图造谣的人,从而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
社会层面的支持同样重要。公众应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相关机构、组织和公众人物应加强对网络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此外,建立快速响应的辟谣机制,对不实信息进行及时的澄清,也是减少谣言危害的有效途径。
对抗网络谣言不仅是受害者个人的事,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携手作战。每个人都应成为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共同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正如小婷所言,面对网络谣言,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站出来维权,也需要更多的正义感维护正义,拒绝恶意,让谣言无处遁形,让真相照亮人心。
声音
人民网:铲除网络谣言,需要发现一个罚一个,同时需要曝光一个警示一批。对谣言既要“人人喊打”,更需“露头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