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养老投资、藏品投资…都是噱头,老年人投资型消费需谨慎

发布时间: 2024-10-2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截止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97亿,老年消费规模逐渐变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消费者重视养老储备,投资型消费被老年消费者接受。近年来,一些不法机构和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弱、维权能力低等特点,利用养老投资、藏品投资、以房养老等消费噱头,以虚假的宣传,有指向的诱导、编造针对老年群众的投资陷阱,侵害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1:王先生夫妻二人想着以后年龄越来越大,便挑选了一家养老机构以备需要。养老机构声称可以先交费占床位,交得越多入住后享受的折扣越大,两年后会将提前交的费用全部返还。但二人提前交了十几万占位费后,入住时却并未享受到应有的折扣服务且占位费也迟迟不退。

  案例2:李阿姨在某电视购物频道看到一块据销售人员称价值极具上升空间的翡翠,于是去线下实体店花费16.8万元购买。取货时,销售员以取货需要为由拿走了发票,但随后又以商品未到为由未领取成功。此后多次找销售员提取商品,均未成功。不久后,实体店倒闭销售员也联系不上,消费者既无购买的商品也无购物发票,维权受困。再如,老年消费者刘先生同样是购买玉器收藏品,收到商品后发现只是普通的工艺品,不具有投资价值。

  还有老年人看到某投资广告称购买所谓金融产品回报高,便选择购买并在初期“看到了”收益,随后在该机构利益诱惑下继续投资多笔资金,却发现收益和本金均无法取出。

  此外,随着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有的不法机构和不法人员瞄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高风险理财项目等包装成安全可靠且能获取高息的投资项目,诱骗老年人办理个人房产抵押并将抵押款用于项目投资。机构“爆雷”后,抵押房产被处置变现,老年人不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无家可归、背负巨债的境地。

  以上这些案例无不是对不法行为进行包装,利用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以高返还、高收益进行诱惑,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涉嫌犯罪。为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老年消费者:投资需谨慎!如确需投资,应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谨慎选择投资产品,选择正规投资机构,提高防骗反诈意识,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及时保存交易证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老年消费者要做好资金规划,充分考虑自身需求、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后购买。不冲动投资,不盲目追求高回报,不要将日常生活和养老必需的钱用来投资。

  谨慎选择投资产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老年消费者面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投资产品,尤其是对于新兴的投资产品要仔细斟酌,充分了解后再购买,不要盲目跟风,谨防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多与子女商量,确认好投资产品后再进行投资。

  选择正规投资机构。老年消费者投资理财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或官方渠道,不轻信理财广告,不听信可疑电话和短信。在购买投资产品前,应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及业务经营许可证,充分了解相关合同条款。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老年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不外泄,做好信息保护,对于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可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个人信息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

  提高防骗反诈意识。老年消费者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主动学习防诈骗知识。对陌生号码、链接、陌生账号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保护自身利益,避免被不法分子欺骗。

  及时保存交易证据。在购买投资产品时,应主动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保留宣传和承诺信息、交易记录、合同订单、等相关证据,以便用于维护自身权益。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如遇到投资消费纠纷,应及时与投资机构及平台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或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发现疑似遭遇诈骗或非法金融活动,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齐志明)

首页 > 要闻

提示!养老投资、藏品投资…都是噱头,老年人投资型消费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4-10-25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截止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97亿,老年消费规模逐渐变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消费者重视养老储备,投资型消费被老年消费者接受。近年来,一些不法机构和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弱、维权能力低等特点,利用养老投资、藏品投资、以房养老等消费噱头,以虚假的宣传,有指向的诱导、编造针对老年群众的投资陷阱,侵害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1:王先生夫妻二人想着以后年龄越来越大,便挑选了一家养老机构以备需要。养老机构声称可以先交费占床位,交得越多入住后享受的折扣越大,两年后会将提前交的费用全部返还。但二人提前交了十几万占位费后,入住时却并未享受到应有的折扣服务且占位费也迟迟不退。

  案例2:李阿姨在某电视购物频道看到一块据销售人员称价值极具上升空间的翡翠,于是去线下实体店花费16.8万元购买。取货时,销售员以取货需要为由拿走了发票,但随后又以商品未到为由未领取成功。此后多次找销售员提取商品,均未成功。不久后,实体店倒闭销售员也联系不上,消费者既无购买的商品也无购物发票,维权受困。再如,老年消费者刘先生同样是购买玉器收藏品,收到商品后发现只是普通的工艺品,不具有投资价值。

  还有老年人看到某投资广告称购买所谓金融产品回报高,便选择购买并在初期“看到了”收益,随后在该机构利益诱惑下继续投资多笔资金,却发现收益和本金均无法取出。

  此外,随着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有的不法机构和不法人员瞄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高风险理财项目等包装成安全可靠且能获取高息的投资项目,诱骗老年人办理个人房产抵押并将抵押款用于项目投资。机构“爆雷”后,抵押房产被处置变现,老年人不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无家可归、背负巨债的境地。

  以上这些案例无不是对不法行为进行包装,利用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以高返还、高收益进行诱惑,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涉嫌犯罪。为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老年消费者:投资需谨慎!如确需投资,应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谨慎选择投资产品,选择正规投资机构,提高防骗反诈意识,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及时保存交易证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老年消费者要做好资金规划,充分考虑自身需求、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后购买。不冲动投资,不盲目追求高回报,不要将日常生活和养老必需的钱用来投资。

  谨慎选择投资产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老年消费者面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投资产品,尤其是对于新兴的投资产品要仔细斟酌,充分了解后再购买,不要盲目跟风,谨防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多与子女商量,确认好投资产品后再进行投资。

  选择正规投资机构。老年消费者投资理财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或官方渠道,不轻信理财广告,不听信可疑电话和短信。在购买投资产品前,应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及业务经营许可证,充分了解相关合同条款。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老年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不外泄,做好信息保护,对于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可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个人信息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

  提高防骗反诈意识。老年消费者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主动学习防诈骗知识。对陌生号码、链接、陌生账号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保护自身利益,避免被不法分子欺骗。

  及时保存交易证据。在购买投资产品时,应主动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保留宣传和承诺信息、交易记录、合同订单、等相关证据,以便用于维护自身权益。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如遇到投资消费纠纷,应及时与投资机构及平台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或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发现疑似遭遇诈骗或非法金融活动,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齐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