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湖北已出现,已有中学生上当

发布时间: 2025-03-03 来源:湖北网络举报、湖北日报

  “群里已有人涉嫌诈骗,希望群内成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消除嫌疑!”

  “这是公安民警的二维码,请大家添加民警好友,逐一核实信息。”

  今年2月初,武汉市武昌区一名13岁的中学生小顾(化名)正在玩手机,偶然刷到喜欢明星的QQ粉丝群号,当即申请入群,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也在群内,别提多开心了。没想到,进群没几天,就看到所谓的“明星”在群内发布了上述消息。

  小顾按“明星”的扫码要求添加“民警”为好友,随后便收到“民警”指令,让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其进行语音视频聊天。

  “你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某区分局民警李某,这是我的警官证和调查文件。”

  “为了消除你的嫌疑,请你将父母手机拿过来核实身份,并用你父母的手机扫描此收款二维码,这是‘虚拟账户’,不会实际扣款。”

  看到“民警”的证件、文书、制服,小顾深信不疑,当即按照“民警”要求扫描“虚拟账户”输入金额。

  “好的,输入成功,证明你没有涉嫌诈骗。特别提醒,感谢你的配合,请将相关聊天记录删除,案件正在侦办中,请勿泄密,泄密必追责。”假冒“民警”继续说。

  小顾当即回复“好的,我会保密的,警察叔叔。”随后,删除其手机中的聊天信息。

  2月中旬,小顾的母亲发现自己银行账户向未知账户转了一大笔钱,经了解得知以上情况,她当即报警。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打击网络犯罪中心接到这起诈骗警情后,立即与中南路派出所、分局刑事侦查中心中南战区联动作战。根据一体化研判线索,2月24日下午,战区民警张庆辉、郑启与同事直奔汉阳区某小区,一举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

  抓捕现场

  小顾添加的“明星”好友是谁?小顾母亲的银行卡被无故转账是怎么回事?

  犯罪嫌疑人陈某(化名)交代,所谓的“明星”和“李警官”都是他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无故转账是网络诈骗。

  2024年12月,陈某从老乡章某处得知利用假冒的明星QQ号诈骗未成年人可以“搞钱”。陈某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但想到自己一个月才挣几千元,根本不够用,便决定跟着章某一起干。

  章某从网上找人引流建了几个“明星”粉丝QQ群,然后再将陈某新申请的QQ号拉入群内,并将头像及其资料全部换成某“明星”,偶尔在群内与粉丝互动。

  没过多久,“明星”便以群内有人涉嫌诈骗,或泄露明星隐私要配合警方调查的话术发至群内,然后将另一个“警察”的QQ号发至群内。

  犯罪嫌疑人展示假冒警官证

  陈某以“警察”身份添加粉丝为好友后,以需要核实身份或者签署保密协议为由,要求粉丝通过视频或语音,指令粉丝用父母的手机配合操作,查看其父母手机短信、微信、支付宝等信息,让粉丝用父母手机微信或支付宝上转账1元,以检验未成年人是否知晓父母手机的支付密码。

  陈某随后将所谓的“虚拟账户”发过去,指导未成年人操作转账,称不会实际转账,只是进行验证。

  其实,这不是“虚拟账户”,而是实实在在地转账。

  

  假冒文件等涉案物品

  收到转账后,章某当即通过网络将收到的诈骗赃款兑换为虚拟币,随后将虚拟币通过网络又兑换为现金。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章某等人还不忘提示粉丝删除聊天信息。

  经查,陈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利用上述方法作案十余起,涉案金额达十几万元,被害人多是未成年人,犯罪所使用的警官证、警服、证件,均来自网络购买。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

  孩子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较差,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追星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等层出不穷,家长们要注意把好“网关”,不要轻易泄露支付密码。

  来源:湖北网络举报、湖北日报

首页 > 安全警示

注意!湖北已出现,已有中学生上当

发布时间:2025-03-03来源:湖北网络举报、湖北日报

  “群里已有人涉嫌诈骗,希望群内成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消除嫌疑!”

  “这是公安民警的二维码,请大家添加民警好友,逐一核实信息。”

  今年2月初,武汉市武昌区一名13岁的中学生小顾(化名)正在玩手机,偶然刷到喜欢明星的QQ粉丝群号,当即申请入群,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也在群内,别提多开心了。没想到,进群没几天,就看到所谓的“明星”在群内发布了上述消息。

  小顾按“明星”的扫码要求添加“民警”为好友,随后便收到“民警”指令,让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其进行语音视频聊天。

  “你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某区分局民警李某,这是我的警官证和调查文件。”

  “为了消除你的嫌疑,请你将父母手机拿过来核实身份,并用你父母的手机扫描此收款二维码,这是‘虚拟账户’,不会实际扣款。”

  看到“民警”的证件、文书、制服,小顾深信不疑,当即按照“民警”要求扫描“虚拟账户”输入金额。

  “好的,输入成功,证明你没有涉嫌诈骗。特别提醒,感谢你的配合,请将相关聊天记录删除,案件正在侦办中,请勿泄密,泄密必追责。”假冒“民警”继续说。

  小顾当即回复“好的,我会保密的,警察叔叔。”随后,删除其手机中的聊天信息。

  2月中旬,小顾的母亲发现自己银行账户向未知账户转了一大笔钱,经了解得知以上情况,她当即报警。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打击网络犯罪中心接到这起诈骗警情后,立即与中南路派出所、分局刑事侦查中心中南战区联动作战。根据一体化研判线索,2月24日下午,战区民警张庆辉、郑启与同事直奔汉阳区某小区,一举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

  抓捕现场

  小顾添加的“明星”好友是谁?小顾母亲的银行卡被无故转账是怎么回事?

  犯罪嫌疑人陈某(化名)交代,所谓的“明星”和“李警官”都是他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无故转账是网络诈骗。

  2024年12月,陈某从老乡章某处得知利用假冒的明星QQ号诈骗未成年人可以“搞钱”。陈某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但想到自己一个月才挣几千元,根本不够用,便决定跟着章某一起干。

  章某从网上找人引流建了几个“明星”粉丝QQ群,然后再将陈某新申请的QQ号拉入群内,并将头像及其资料全部换成某“明星”,偶尔在群内与粉丝互动。

  没过多久,“明星”便以群内有人涉嫌诈骗,或泄露明星隐私要配合警方调查的话术发至群内,然后将另一个“警察”的QQ号发至群内。

  犯罪嫌疑人展示假冒警官证

  陈某以“警察”身份添加粉丝为好友后,以需要核实身份或者签署保密协议为由,要求粉丝通过视频或语音,指令粉丝用父母的手机配合操作,查看其父母手机短信、微信、支付宝等信息,让粉丝用父母手机微信或支付宝上转账1元,以检验未成年人是否知晓父母手机的支付密码。

  陈某随后将所谓的“虚拟账户”发过去,指导未成年人操作转账,称不会实际转账,只是进行验证。

  其实,这不是“虚拟账户”,而是实实在在地转账。

  

  假冒文件等涉案物品

  收到转账后,章某当即通过网络将收到的诈骗赃款兑换为虚拟币,随后将虚拟币通过网络又兑换为现金。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章某等人还不忘提示粉丝删除聊天信息。

  经查,陈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利用上述方法作案十余起,涉案金额达十几万元,被害人多是未成年人,犯罪所使用的警官证、警服、证件,均来自网络购买。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

  孩子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较差,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追星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等层出不穷,家长们要注意把好“网关”,不要轻易泄露支付密码。

  来源:湖北网络举报、湖北日报